孔林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斷碑深樹里,無路可尋看!边@里是圣人孔子的長眠之所,這里是千百年來孔氏子孫的安息之地……
孔林,又稱“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也被稱為“天下第一林”,1994年,與孔廟、孔府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自漢代以后,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進行了多達13次的重修、增修,形成了現在占地3000余畝、圍墻長5600多米的氏族墓園,孔林內現有上千類、10萬余株的古樹名木,爭相斗艷,儼然一座天然的植物園、自然博物館,是“一部孔氏家族的編年史”。

孔林中萬木掩映,碑石林立、石儀成群,孔林內有各種墓碑、題記5000余塊,其中不乏名人題記,另外,還有300余座石儀、門坊?琢衷谘芯课覈鴨试犸L俗的演變上具有非常主要的地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萬古長春坊
萬古長春坊,位于孔林前神道路中段,坊額上刻“萬古長春”四字,是中國著名的牌坊之一。這座牌坊建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是曲阜現存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
此坊六柱五門,飛檐起脊,三層橫梁,房頂呈瓦垅狀。明間兩石柱前后各浮雕兩條盤龍,再外兩石柱只有上部各雕一條龍,最兩邊的柱上部各雕一只立鳳凰。明間額枋南面雕雙龍戲珠,北面雕雙獅戲球,次間均雕雙鳳朝陽,梢間前后雕雙龍戲珠。明間枋前后均雕二龍戲珠,兩次間雕雙鳳朝陽,梢間雕一條行龍,花板兩面雕祥云、瑞草等圖案。坊額刻于明間花板上,正書“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筆勢沉厚,字體端莊。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獅子,兩側面上分別浮雕龍、鹿、牡丹等圖案。
孔子思想歷兩千年而不衰,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直到今天,人們還一直吸取孔子思想的養料!叭f古長春”坊正對孔林大門,寓意孔子的思想猶如松柏長青,萬古不衰。

至圣林坊
此坊原名叫“宣圣林”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與孔廟同時將“宣圣”改為“至圣”。此坊建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現在仍然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點。至圣林坊為四柱三間三樓式木制牌坊,綠琉璃瓦廡殿頂,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畫精細,顯得十分精美。坊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復制,上書“至圣林”三個大字,字表面貼金,格外醒目。坊前有明崇禎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獅一對。

洙水橋
洙水橋,位于孔子墓軸線的最南端,橋寬6.6米,長25.24米,橋面呈拱形,遮住了人們北望視線,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內。橋前立一石坊,名為“洙水橋”坊。此坊四柱三間,石質,四柱均為沖天八楞式,柱頂各有圓雕石獸,獨角披麟,仰天蹲座。明間額坊雕刻“洙水橋”三個正書大字,二次間均淺刻二龍戲珠,造型簡樸莊重。此坊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東巡撫陳鳳梧建立。正面刻有“大清雍正十年重修”字,是把原年款除掉后刻上的,有明顯的痕跡。西次間的石額枋和屋脊并石獸邊柱于1951年修復時已更換。
孔子墓
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在魯國去世后葬于魯城北泗上。據《闕里文獻考》記載,當時孔子的墓“塋不過百畝,封不過三垅,祠,宇不過三間”,后經歷代恢擴,才日就宏麗。今孔子墓封土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似一隆起的馬背,故稱“馬鬣封”。墓前石碑兩座,前碑篆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陰正書“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禮部郎中賜食三品祿直文淵閣永嘉黃養正書”,為孔子五十九代孫襲封衍圣公孔彥縉所立;后碑篆書“宣圣墓”,為孔子五十一代孫襲封衍圣公孔元措所立。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制香爐、石砌拜臺及磚砌花欞圍墻等。石臺,初為漢修,唐代時改為泰山運來的封禪石筑砌,清時又予以擴大。石案為明代雕刻,石鼎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制作。原來在神道旁有金章宗年間立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宋真宗年間立的“輦路”碑,明代立的孔子神道碑現已無存?鬃幽箹|側為其子孔鯉墓,南側為其孫孔伋墓,子孫三代墓呈“品”字型分布,故名“攜子抱孫”。

中興祖墓
中興祖孔仁玉墓位于孔子墓東北,內紅墻以外約100米處。墓前石碑1通,篆書“兵部尚書襲封文宣公之墓”,碑陰楷書“奉正大夫修正庶尹禮部郎中賜食三品祿直文淵閣永嘉黃養正拜書”,明正統八年(1443年),五十九代孫、襲封衍圣公孔彥縉立石。碑前設石供案,周刻卷云紋。
孔仁玉,字溫如,孔光嗣之子,孔子四十三代孫?赘疄邞艨啄⿵s主孔光嗣假冒圣裔時,孔仁玉尚不滿九個月,母張氏將其藏匿于外婆家,幸免于難。既長,通六藝,精《春秋》,為人嚴謹,臨事果斷。后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魯人將孔末假冒嫡裔之事告諸官府,朝庭獲悉后即誅孔末,授仁玉曲阜縣主簿,主孔子祀事。長興三年(932年)封文宣公。卒后追贈兵部尚書?资虾笕艘钥资系臻L幾絕而至仁玉時復興,故稱孔仁玉為“中興祖”,供奉在家廟中按時祭祀。

孔尚任墓
孔尚任墓,位于孔林東北處,墓碑刻有“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咨腥,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鬃恿拇鷮O,清初注明詩人、戲曲作家,代表作《桃花扇》?滴跷迨吣辏1718年)卒于曲阜石門山,享年七十歲。墓周栽植桃樹數棵,以示紀念。

于氏坊
于氏坊,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于氏,名珊蘭,大學士于敏中之女,孔子七十二代孫衍圣公孔憲培之妻。相傳為乾隆皇帝義女。坊前刻道光皇帝遣官諭祭祭文,坊陰刻“鸞音褒德”四金字。坊后孔憲培、于氏兩人合葬墓。

孔令貽墓
孔令貽(1872年-1919年),字谷孫,號燕庭?鬃悠呤諏O,襲封衍圣公。1919年入京為繼配陶氏之父陶式鋆送殯,突發背疽,醫治無效,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墓前石碑篆書“孔子七十六代孫襲封衍圣公墓燕庭先生之墓”。有望柱、石虎、石羊、石馬各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