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當您站在森嚴的孔府大門前吟誦這兩句對聯時,無不是圣賢哲理的渲染,無不是百年來孔氏子孫生活的寫照。
孔府,又稱“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長期居住的府第,由歷代帝王不斷加封、修建,最終形成了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被譽為“天下第一家”,與孔廟、孔林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世界遺產名錄”。

孔府
歷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時,也澤及孔子的后代。自漢代起,歷代王朝無不尊崇孔子,對其嫡系后裔眷顧備至,優渥有加。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愿為衍圣公,徽宗時封為世襲衍圣公,衍圣公這個稱號一直持續下來,金、元、明、清代代沿襲。而孔氏后裔居住的府第也不斷擴建,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筑,占地面積約為240畝,以東、中、西三路布局,分為前后九進院落,共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筑480余間,其中中路為主體建筑,前為官衙,設有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廳、百戶廳、知印廳、掌書廳、典籍廳、司樂廳等廳房,稱為“三堂六廳”,官衙之后就是孔府的內宅,設有前上房、前堂樓、后堂樓、后五間等,再后面就是孔府的后花園,有牡丹池、鐵山、荷花池、涼亭,以及“五柏抱槐”等景致;東路為家廟;西路是學院,是“衍圣公”讀書宴客的場所,設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等廳堂。

大門
孔府大門為明代建筑,按一品禮制設計,對面建有等級規制的照壁,大門的東西兩側,亦建有頂大門屋山呈八字形的 “撇山影壁”以顯示孔府更加深邃、開闊、富麗。
大門闊三間,深二間,高7.95米,長14.36米,寬9.67米。五檁三柱分心式木架,灰瓦懸山頂,脊施瓦獸,檐下用一斗二升云拱,平身科二欑。每間辟一門,黑漆紅牙,狻猊鋪首,菊花閥閱?赘拇箝T,門樓不算太高,但莊嚴氣派。兩旁塑有東雄西雌一對明代石獅,采用透雕礱刻,刀法精湛,造型穩妥,平添出幾分威嚴氣象,幾百年來鎮守著孔子后裔的宅院,歷經風霜而神采依舊。
大門上懸掛地巨型金字“圣府”匾額,系明嘉靖年間閣老嚴嵩手書。兩邊的一副對聯最為引人注目:“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對聯出自乾隆時期號稱“天下第一才子”的著名學者紀曉嵐之手。其人多才多藝,聰慧過人,深受乾隆的賞識,乾隆多次下江南,他陪同的次數在大學士中最多,至今還流傳著很多關于紀昀的幽默趣談。紀昀為孔府寫的這付對聯,不但文字寫得流暢、瀟灑、大方,其內容對孔府的贊揚更是對聯中的一絕。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上、下聯各有一字寫法非常特別。上聯的“富”字最上面缺了一點,所謂“富”字無頭,寓意孔府的富貴世代相傳,永無止境;下聯的“章”字下面的筆畫通了上去,意思是孔府的文章可以通天下。這幅對聯充分顯示了孔府在古代政治和文化上的顯赫地位。

大堂
大堂原名作圣堂,是當年衍圣公迎接皇帝欽差、宣讀圣旨、襲封大典等重大活動的地方。祭祀孔子前舉行祝版、香盒、獻帛恭送儀式及發榜儀式都在這里舉行。明清時,衍圣公爵高位尊,晉秩一品,被稱為“天下文官之首”,班列內閣大臣之上,位列文武百官之首。大堂內東西兩側陳列著各種儀仗,均是按清代定制陳設,有金瓜錘、鉞斧、朝天鐙、曲槍、鉤連槍、龍槍、蛇槍、鬼頭刀、八棱錘、雀槍,各種燈籠、更鼓、云牌、云鑼、龍旗、鳳旗、傘、扇等。此外,還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回避”、“襲封衍圣公”、“光祿大夫”、“紫禁城騎馬”、“賞戴雙眼花翎”等官秩牌。
堂中間有一黃色暖閣,繪以蝙蝠、祥云、八寶,寓意“紫氣東來”,大福吉祥,故而顯得此堂浮于云端,莊嚴煊赫。正中放一虎皮太師椅,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衍圣公曾經用過的文房四寶、印盒、令牌令箭。堂正中上方高懸清順治皇帝欽賜的“統攝宗姓”匾,表明孔府管理宗族事務的權利是得到中央政府的恩準的。

三堂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處理家族內務和處罰府內仆役的場所?赘茌牭膬葎辗倍,包括祭田、租稅、廟戶徭役、林廟護衛等,府內仆役有違法亂紀者都要在此辦案處理。內設公案和文房四寶、印盒等辦案工具,正面有康熙年間孔子六十七代孫、衍圣公孔毓圻的書法作品《后赤壁賦》作為三堂的屏風。三堂明間正上方懸掛著一幅匾額,上書“六代含飴”四字,藍底雕龍金邊。匾正上方鑲金字“乾隆玉璽”大印,此匾為乾隆御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來曲阜朝圣,孔子第六十七代孫孔毓圻的夫人黃氏已經81歲高齡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也已經去世,從黃氏到孔憲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皇帝看到孔府人丁興旺,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飴糖一樣甘甜,遂賜此“六代含飴”匾。這也突出體現了中國人對家庭關系的重視。

戒貪圖
進入內宅后,其屏門有幅寓意深刻的圖畫,俗稱“戒貪圖”。畫中貌似麒麟的動物,就是傳說中的“貪”。雖狀似麒麟,但其本質卻與麒麟有著天壤之別。麒麟為仁獸,能造福人類,民間就有麒麟送子之說。在古代,麒麟的出現是一種美好的象征,會給人們帶來喜慶吉祥;而貪則是貪婪之獸,其生性饕餮,貪得無厭。壁畫上貪四周的彩云中,全是被其占有的寶物,包括了“八仙過!敝械陌宋簧裣少囈云筮^海的寶貝,應有盡有。但它并不滿足,仍目不轉睛地對著太陽張開血盆大口,妄圖將太陽吞入腹中,占為己有?芍^野心極大,欲壑難填,最后落了個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場。
衍圣公將此圖制作在宅門附近,這里又是從內宅外出的必經之路,可以提醒衍圣公及其他的孔氏裔孫不要貪得無厭?鬃拥囊簧氐懒x輕財利,所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認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要符合道義,如果追求物欲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禍及其身。這幅畫告誡孔氏后裔要警鐘長鳴,牢記圣人的教誨,體現了孔子嫡裔的處世哲學。此處現已列為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繼續發揮著它的警示作用。

前堂樓
前堂樓,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是中國最典型的王公貴族的起居室,F存為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7間2層,樓兩側有東西配樓。前堂樓的明次間為客廳,正面上方懸掛孔令貽書寫的“松筠永春”巨匾,意為孔氏家族長盛不衰,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東、西兩套間為臥室。衍圣公和夫人、小姐們就住在此樓,F復原陳列為清末民初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生活居住的場景。二層原是收藏珍貴物品的儲藏室,現已清理,存放在孔府文物檔案館。

后堂樓
前堂樓的后院就是后堂樓,是孔令貽的兒子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當年的住所,F存建筑為清光緒十二年重建,形制與前堂樓同,堂前有東西配樓?椎鲁,是最后一位衍圣公。1935年蔣介石將“衍圣公”爵號改封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并享受特任待遇。1936年底結婚,1937年7月離開孔府去武漢,后又到重慶歌樂山,蔣介石特為他建了奉祀官府。之后又在南京居住,淮海戰役后轉到上海。1948年12月,與夫人、子女到了臺灣,曾任臺灣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長。
明間正中掛有國民黨主席林森題寫的“瑞應睢麟”橫幅,有許永昌、沈鴻烈等民國要員題寫的對聯。正中條幾上放著國民黨政府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聯合贈送的雙風銀鼎。樓內陳列孔德成結婚時的政府官員及友人贈送的銀鼎、銀杯、銀盾、銀瓶等,琳瑯滿目,體現出孔德成結婚時儀式的隆重。當時連蔣介石也曾打算專程前來參加其婚禮,因發生西安事變,沒有能夠參加婚禮。東間為當時的會客室,中西結合式布置,體現出時代的風格。里套間是孔德成及夫人的臥室,東墻壁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影照。后堂樓西邊的兩間是當年孔德成的奶媽及結婚時北京來的伴娘居住的地方,里面陳列著當年使用過的高檔玻璃器皿及部分孔德成結婚時贈送的禮品。東墻壁上掛有兩幅照片,是當年孔德成婚禮的部分場面。

后花園
孔府后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亭榭回廊,小橋流水,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是孔府主人休閑娛樂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長沙李東陽設計建造。明代嘉靖年間,嚴嵩取代了李東陽的地位,為當朝的權臣,他把孫女嫁給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圣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嚴嵩又幫助“衍圣公”擴建重修花園。清嘉慶年間,孔子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慶镕重修時,將數塊大型鐵礦石置于園內,又稱“鐵山園”,而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花園占地面積約二十余畝。入園門,由雪松下東行,路南圓門內探出一顆酸棗樹,高十余米,圍粗近一米。酸棗為落葉灌木,此棵竟成了高大的喬木,是名副其實的酸棗王。再東為假山,呈東西走向,自西向東漸高,最后以絕壁收勢。山北置水池,跨池建橋,池中布置三塊巨石,寓意海上仙山。池中放養著各色錦鯉,游人一靠近便聚攏過來,很有情趣。池北有一扇面亭,可以休息,可以品茶,可以下棋。此山的點石布景,仍帶有明代特點。由假山向北,有荷花池、桂花圃、紫藤架。紫藤有兩株,主干圍粗達七八十厘米,已有百年歷史。院內有一株近四百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間生長一枝槐樹,四枝柏樹圍繞在周圍,因此稱作“五柏抱槐”。其樹奇偉姣秀,是花園一奇景。有株五六百年的何首烏,高達十余米,至今枝葉婆娑、郁郁蔥蔥。西南隅開一園門,園門設一照壁,壁上畫有一幅西洋畫風山水畫。在我們一般人看來,這幅畫有一奇特之處,無論你站在哪個位置,畫面中的大路都始終正對著你,因此常引得游人嘖嘖稱奇。